硅酸鹽水泥出現后,回轉窯水泥生產技術歷經多次變革。硅酸鹽水泥誕生于前列次產業革命,主要為間歇作業的土立窯。在第二次產業革命中,隨著冶煉技術的發展,水泥生產設備不斷更新,到1887年出現了回轉窯,接著出現了單筒冷卻機、立式磨和單倉球磨機,使水泥生產質量不斷提高。到20世紀初,立窯實現機械化連續生產,隨后又出現了立波爾窯,進一步提升回轉窯產量,同時也有效的降低了熱耗。
隨著現代科技和工業發展的需要,到20世紀中期,水泥工業出現了重大的變革,50年代懸浮預熱器的發明大幅度降低了水泥孰料燒成熱耗;70年代開發的水泥窯外預分解技術,使水泥孰料煅燒技術得到重大突破。如今,預分解回轉窯煅燒工藝已取代原有的濕法回轉窯、干法中空窯、半干法窯等煅燒工藝,并將水泥工業推向一個新的階段。因工業發展、軍事工程和特殊工程的需要,又陸續出現了硫鋁酸鹽水泥、氟鋁酸鹽水泥、快硬硅酸鹽水泥等品種,使水硬性膠凝材料不斷向特種化業化發展。
總而言之,水泥的發明是一個漸進的過程。水泥生產技術隨著社會生產力發展,也有一個不斷進步、成熟和完善的過程。今天,人們把水泥的生產過程形象地概括為“兩磨一燒”,即按一定比例配比的原料,先經粉磨制成生料,再經回轉窯煅燒成為孰料,較后通過粉磨制成水泥。在這個過程中,窯較主要的,因此在水泥技術發展的研究中,往往以窯為代表。回顧以往水泥生產中不同種回轉窯的更替與進步,較形成現代的預分解窯新型干法技術。
文章源自:http://m.lyjgzz.cn/